2010年10月13日 星期三

<第二號>2001年8月10日

●採訪週報:是耶?非耶?化成蝴蝶! 
 
七月卅一日聯合晚報有一則報導如下: 
 
「重創台灣的『桃芝』颱風,名字『桃芝』 (Toraji)取自一種生長在北韓山區的藍色花 卉,花美麗,根部可食用,常被用來醃漬泡菜或當草藥使用,而名字背後還有一段愛情故 事,有如韓國版的梁山伯與祝英台。 
 
按照韓國古老的傳說,從前西部海邊村莊有一對分別姓『To』、『Raji』的男女,兩人 的 戀情不見容於村規最後自殺殉情。兩人的墳墓後來長出一種美麗的花朵,村民將兩人的姓 合起來,稱這種花為『桃芝』,紀念他們的這段愛情故事,是韓國家喻戶曉的花卉。」 
 
我太太聽我提起,說這是桔梗花,她小時候還唱過相關的兒歌。自由時報黃邦平記者也告訴我,網路上也有相同的說法,應該就是桔梗花。 
 
前幾天,我邊開車邊跟大兒子講古詩「公無渡河」,全文是:「公無渡河,公竟渡河! 墮 河公死,當奈公何?」 
 
「無」是「勿」,意思是:「叫你不要渡河,你畢竟還是渡河了!你就這樣死在河裡, 我 又能怎麼辦呢?」對於這樣簡單的詞句結構,兒子覺得好笑,我沒有提起背後的故事。 
 
據說,這是漢代一對夫妻的悲慘境遇:一名白首狂夫不理會妻子在岸邊呼喚,逕自直奔 水 中央而捨去性命,他太太吟了這首詩以後,也投河自盡。 
 
關於殉情的淒美傳說,古今中外都有,相傳魏晉南北朝時,南朝宋康王的舍人韓憑有個 美 貌的妻子何氏,康王奪了何氏,韓憑不只憤怒,也因想念妻子而自殺,何氏聽到丈夫的消 息,也跳樓而死,宋人埋了他們夫妻倆,隔不久墳上長出兩棵大樹,相對而立,樹上各有鴛 鴦一隻,一直悲鳴不已,人稱這兩棵大樹為「相思樹」。 
 
台灣新中部橫貫公路的著名景點「夫妻樹」,也有類似的故事,主角當然是一對無法結 合 的戀人。這對山地青年殉情後,當地長出兩棵枝葉相環抱的紅檜,聽說一九六三年發生過 火災,夫妻樹還是不分離。災後的紅檜外貌白灰,依然佇立新中橫公路旁,最近幾年成為情 侶觀星的好去處,許個願,求個生生世世。  
 
桃園復興有前總統蔣中正先生的「角板山行館」,他和夫人宋美齡一九五O年種下兩棵 榕 樹,到現在綠意盎然,而且枝幹呈交互環抱、相互依偎之勢,也成了情侶們心目中的「情 人樹」。不過,這對夫妻一已作古、一人滯留美國,什麼才是生生世世﹖又怎麼才能生生世 世﹖ 
 
聯合晚報說,「桃芝」的故事在韓國家喻戶曉,其實梁山伯與祝英台在台灣和大陸也是 家 喻戶曉,最早見於唐代的小說,講的是六朝時代的愛情故事,相關的文學、戲劇和音樂作 品歷來多有,堪稱東方最迷人的殉情故事。梁山伯與祝英台的墳上沒有長出所謂的「梁祝 花」,卻飛起一雙蝴蝶。 
 
我讀過這樣的詞句:「是耶﹖非耶﹖化成蝴蝶!」儘管懷疑這是不太可能的,大家還是 寧 願相信他們真的化成蝴蝶,這不只是「桃芝花」的長相廝守,還有翩翩然相偕於天地間的 深層期待。 
 
雲南大理也有「蝴蝶泉」,記錄著另一個版本的「化蝶」。故事的主角是「雯姑、霞 郎」 他們的愛情不容於族人,同樣殉情而化成蝴蝶。泉邊有合歡樹,每年四月十五日都有蝴 蝶 成雙結對飛來。民初文人郭沫若為此寫道:「合歡古樹罩深潭,泉沫冷冷清似露。清茶酹 禱蝴蝶魂,阿雯阿霞春永駐。」 
 
南投日月潭附近的「孔雀園」,園裡有「蝴蝶標本館」,很多人不知道這裡還有一座 「蝴 蝶廟」,廟裡有「蝴蝶塚」,供奉從全省各縣市所提供的蝴蝶,並設有「蝴蝶香案」, 讓 各地捕蝶人祭拜。  
 
小時候受的教育很奇怪,回想起來似乎一直被鼓勵任意捕捉蝴蝶、蜻蜓、蝌蚪等等﹖不 知 害了多少性命。專業的捕蝶人也許有反省,才知道要到「蝴蝶塚」前祭拜,或許拜的正是 「梁先生」和「祝小姐」的後代,果真如此,等於是祭拜梁山伯與祝英台,也蠻有意思的。 
 
「桃芝」在韓國是家喻戶曉的淒美故事,這次在台灣卻是殺人惡魔,我八月四日寫這篇 文 章時,死亡已九十人,失蹤更達一百卅多人,就算它在韓國多淒美,在台灣也永遠得不到 同情了。「桃芝」除了奪走不少人的生命和財產,還毀了花蓮縣的「蝴蝶谷」森林遊樂區, 自由時報記者邱顯明特別有相關的報導。「桃芝」另外殺死多少「小梁祝」﹖又讓多少「小 梁祝」流離失所﹖還可追究一番。 
 
  
●編輯週報:那人卻在、燈火闌珊處  
 
關於中橫的夫妻樹,遊客選擇接受愛情的傳說,但是原住民部落未必就這麼傳承事件, 網 路上便有相關的靈異流言,有些殺風景。不過,我記得很多年前曾在皇冠月刊讀過當時也 大大流行的靈異文章,印象中是女作家三毛寫藝文界一對情侶的故事,相當動人。 
 
她大約是說,這對一南一北的情侶各自已婚,家庭也都美滿,可能是興趣相投而彼此吸 引,每次在藝文界的公開活動時,囿於禮法又得保持距離,後來便約定暗號,例如輕敲三下 桌面、輕撫三次髮梢等,傳達的是「我愛你」三字。這種戀情說起來算是昇華了,他們也滿 足於如此的沈靜。 
 
我記得三毛說,後來其中一人過世了,藝文界人士都參加了告別式,除了死者,沒有人 知 道現場還有一個人必須強忍哀傷。留在世間的他(她),暗暗祝禱而回憶戀情,想著每次 秘密的「敲三下」而心疼不已。這時,告別式會場燈突然熄了,不久又亮了;如此熄、亮三 次,他(她)忍不住掩面,痛哭了起來。 
 
宋朝詞人辛棄疾寫元宵當夜熱鬧景況,有描繪男女以目光追逐的名句:「眾裡尋他千百 度,驀然回首,那人卻在,燈火闌珊處。」近人王國維講人生境界時引用,別有一番意味。 如果用來描述那忽明忽暗的告別式會場,又不知貼不貼切? 
 
這期談的是情。這對情侶的不倫之戀或許也有誠摰愛情,一併記錄。  
 
 
●校對週報:恨殺知音少 
 
「殺風景」是很有意思的詞,直接有力便把風景給殺了,讓人敗興。反之,凡是讓人敗 興 的,都可殺之而後快,像桃芝颱風連帶毀掉「蝴蝶谷」,形式上是殺了風景,本質上也是 殺風景,就十分可惡。文人極痛恨殺風景的事,像煮鶴、焚琴這類都屬之。 
 
「殺風景」有些人寫成「煞風景」,應該是不妥的。「煞」字有一意是收束,所以講 「收 煞、煞尾」,因此有「煞車」的用法,文章的結語也可稱「煞筆」。 
 
有些時候「殺」、「煞」兩字通用,像元朝詞人薛昂夫寫:「按銀箏、學弄相思調。寫 幽 情、恨殺知音少。」清末女詞人秋瑾是革命志士,也有著名的絕命詞「秋風秋雨愁煞 人」。「恨殺」和「愁煞」同是情緒到了頂點而莫可奈何,此時「殺」字應是正用? 
 
「燈火闌珊處」的「闌珊」兩字,是衰落的意思,大家有時也用在「意興闌珊」。白居 易 有詩:「白髮滿頭歸得也,詩情酒興漸闌珊。」李後主的詞也寫:「簾外雨潺潺、春意闌 珊。」 
 
「闌」有阻隔的意思,因此大家常用的「欄杆」一詞,古代是寫「闌干」。有些報社曾 經 規範這類用詞,例如寫「保母」而不寫「褓姆」,寫「家具」而不寫「傢俱」,寫「手 表」而不寫「手錶」,或許無關對錯,但求形式統一。 
 
 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